艾奇米亞津 (Echmiadzin) / 2012-09-05

Anna 媽說她不會愚蠢到要跑到外國做二等公民,「為什麼我要到外國掃街!就算掃街我為什麼不在這裡掃!我才不信他們!(I don't believe them!)」我一邊吃著她為我準備好的早餐,一邊聽她說以前亞美尼亞被蘇聯統治的舊日子。她說她移居海外的親友表面風光,寄回來的相片中個個都很開心,實際上生活並不好過。她一邊說,一邊為我煮另一小杯咖啡,跟著又清洗昨晚剩下的碗碟和開動洗衣機。她又說她以前無憂無慮,窮是大家一起窮,但有政府養,現在生活是改善了,但要習慣日常生活上事無大小也要多計算籌謀,例如要捉緊收入支出,房子沒有人時要關燈,不竟現在一分一毫也會算到自己的頭上。這好使我想起她為著經營這間民宿,昨晚叫我教她些少中文,以備下次遇到從中國來的遊客時用得著。

這時那隻三個月大的小黃狗在餐桌下很不耐煩地鑽來鑽去,等待着我的施予,看牠就像一個整天玩過不停的小孩,總有股勁兒不會安靜下來。Anna 時常抱牠在懷裏時被牠亂動亂抓,兩手肘留下多處傷痕,朋友還以為她家中養了一隻貓。

出行時巳過了十一點,Anna 媽指示我到哪裡乘小巴再轉車到艾奇米亞津,但她沒有告訴我要中途下車,我一直乘小巴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下車處已離開原先要到的巴士總站很遠很遠。這地方有矮樓,有雜貨店,有幾間快餐店——我再沒有細心的觀看,趕快的要找途人幫忙,使得再踏上原定的路線。現在回想,難得到了一個沒有預先計劃的地方,一個或許沒有遊客曾走訪過的社區,為什麼不四處逛逛,淺嚐着這種沒有矯飾的可貴,反正這個旅程我有三個月可花。我可以想像,假如我是一位訪港旅客,或許我寧願走進某個舊屋邨,在茶餐廳內坐上一個下午看書,看看阿伯刨馬經,食客在說粗話蠢話,也比到天壇大佛好。

最後找得上一個漢子,他替我截停一輛經過的小巴載我到另一處轉乘巴士。巴士在艾市內一個公園前停下,而馬路另一旁是一排排用當地常見的土紅色方磚砌成的五層樓房,路兩旁栽種了矮樹,感覺井然有序。那時大約是下午一時許,正是烈日當頭的時間,市內建築物矮而疏落,即使眼目放在水平面,視野也盡是天藍。公園裡有五六個大塊頭男人在樹蔭下圍坐著下棋玩樂,又有幾個像是無業的年青人在蹓躂。大顆學生正從公園隔鄰的學校下課,他們沒有穿著校服,也大多不用拿書包,只是手上空蕩蕩的拿著一兩本書。這境況使我在腦海中隱約浮現出以前初中考試的日子——行裝輕鬆,待在學校三數小時後便在中午放學回家,心情十分輕省。

繞過公園向右拐是通往著名的艾奇米亞津教堂及其周邊的宗教建築物,包括有主教住寢處和神學院。所有建築物都圍在一個大花園內,向東的主入口是兩個拔地而起、樓高幾乎十層的相連巨型方型紀念碑,較高的一座中央拱門處架上一個十字架,另一座的左上方則另外留白了一個通空的十字架,兩座碑門遙對着大教堂。

亞美尼亞是世界上最早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而艾奇米亞津可說是亞美尼亞的梵蒂岡。相傳聖徒格列高利,亦即是後來亞美尼亞基督教會的始創者,在這裏得異象,見基督手持金色的錘子在靈光中從天而降,喻示在此築建教堂,就是現在的艾奇米亞津教堂,亦是世界上最古舊的由國家興建的教堂。說起來,這座教堂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間經歷過多次修葺及擴建。現教堂正前方是三層高、外牆浮繪精緻的鐘塔,是後來加建的。教堂內部面積並不算大,中央主部分大概有二十公尺乘二十公尺。頂部靠四柱支撐,呈半圓拱型,壁畫精細,外觀則是圓底尖頂。與其他亞美尼亞的古教堂一樣,此教堂是由淡紅色凝灰岩方磚建構成,外型線條簡單突出,沒有像歐陸的大教堂般浮華。

參觀完了教堂後,繼續行程,遇見了一位從莫斯科來的俄羅斯男人 Ilya。我們一起遊覽附近的幾座教堂,包括 Saint Gayane Church(那時正在舉行婚禮)、Saint Hripsime Church 和 Zvartnots Catherdral 的遺址。對我來說去過看過便算,反之 Ilya 卻很喜歡遊覽建築物名勝古蹟,之前他已在亞美尼亞走訪過很多的教堂,部份甚至位處比較偏遠和冷門。他身材高大偏胖,頂着肚子走路,想是因為居住在慣常寒冷地方的緣故,皮膚皙白,在這耀眼的陽光底下份外顯得格格不入。他喜歡談論政治,是不折不扣的普京支持者,討厭西方傳媒。當我說到有關西方霸權時,他格外興奮,遇有心急要表達但找不着相關的英語詞彙時,會用手掌狠狠的拍打前額,砰砰有聲,倒是滑稽。

我和 Ilya 顧車返回葉里溫後到了一間餐廳用餐及在市內再稍作遊覽,最後在臨別前我在車站外又上了大半小時的俄羅斯政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