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6 | 仰光

飛機往下穿越過稀白的雲層,隔着渾圓細小的機窗外望,一些豆綠色的方塊田過後,很快便着陸。從停機砰望向機場大樓,金色檐頂建築,誘使人想到當地金碧輝煌的佛塔。回望那條剛用來降落的同一跑道,已有另一架飛機徐徐擺轉,指向外出準備起飛。

排隊,匆匆填好海關紙,過櫃台,前後不用五分鐘,順了入境。黑色蛇彎的輸送帶上只有零星的行李,延伸在牆壁後面的部分,可以準確估計工作人員作搬運的是什麼一回事。

只接受四字密碼的提款機實在壞事,但有了上次在厄瓜多爾的經驗總不致絕望。旁邊在櫃台後面那個娘娘腔的銀行男職員建議我應接觸我的發咭銀行跟進!說來容易,但又解決不了當下問題。用人民幣換點錢,但兌換率奇差,虧百分之二十!索性步出入境閘口,幸外面的世界很精采,有其他五六部不同銀行的提款機可供選擇,且接受我的六字密碼。順勢再搞數據咭,一個月2GB,只8500緬元,即港幣50元,但當然覆蓋範圍有限。

機場外清楚望到擴建的在建部分,的士司機説還有行車天橋,下年如果我再來的時候,應可啟用了。沿路交通時有擠塞,尤其是對面往機場線,心想到回程之日,必要當心預留時間。

的士停在路口,往街內直望,即認出不遠處的旅館招牌,頃刻之間辦好手續安頓好了。

旅館外的小街兩旁令人歡喜。五六層的舊樓房留下時代衝刷的痕跡,發銹的鐵闡,破舊的窗戶露台,門前盛水的大缸,牆邊的青苔,寥落的居民⋯⋯,一切感覺似遠還近,像是回到影畫中五六十年代舊香港。這時倘你不大留意,緬甸人的面貎倒真的好像相親相近,沒有過份熱情,懶理不理,卻令人放心。女人們在長長蘢基下擧着優雅足覆,肩膀上斜撐着雨傘以蔽一天驟然的日光,下一小時卻又慣常用以抵擋仰光九月份雨季未散的大水。

這裏是十一街。

轉角沿 Maha Bandula 大街前行,不易找上食館,街上蹲坐的小食攤檔卻不少,但不知其個中食物,沒膽問不敢試。直到找上了那間華人開的地茂小麵館,才算有個着落。麵館門前掛上一串串糉子,遮了一半那個白底紅字的招牌,其上鋪號是緬文,但招牌貨如燉排骨麵,燉雞麵就寫上漢字。叫了碗燉雞米粉,來時湯不是用來放米粉,而是另一碗上,只一小小碗兒,那大概是因為這燉湯才是當中至妙。那湯的鮮甜味道,直搔味蕾,毫無懷疑這碗中之物發揮出真正燉的烹調好處。湯內兩片小雞肋尖,肉棉而骨化,一絕。

門外下雨,待稍微放緩後,便草草回旅館。沿途有超市和麵包店,便入內買樽裝水和幾個麵包好打發在仰光的第一天晚上。不久便傾盤大雨,對開圍繞的馬路水浸過腳踝以上。那時我腳上一對千多元簇新的 Timerland 便裝鞋而感到懊惱,更怨恨這個首都城市如此不濟,一場只不過一小時的大雨就暴露其醜態!為這裏的人民可憐,為我的鞋可悲。